最近看到新闻,巴基斯坦那边闹出个新鲜事。他们刚跟中国签了大单子,买了40架歼-35隐身战机和红旗-19防空系统,这还没过多久,又突然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连铸坯材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,可能还要继续收24%左右的税。事情有点绕,但仔细一想倒也明白。 原来这反倾销税就是这么回事。中国产的钢材在巴方市场卖得便宜,他们本地企业利润受影响,政府就给中国企业额外加税。说白了就是保护自家财团利益。但巴方这边军购又离不开中国,买的还是先进武器,完全能看出来两头讨巧的意味。 这事听着像以前看过的故事。印度前两年对中国太阳能板也玩过这套,一边闹边境纠纷一边又要买中国设备。巴西搞农业补贴也是这个套路,表面上维护本土产业,背地里照样跟别国谈大单。国际上这种双标操作好像成气候了。 具体到这次钢材税,巴方给出的理由挺实在。他们说中国钢材价格比当地低太多,还卖得多,影响了本国钢铁厂生意。按他们说法,这税不是永久性的,但每隔几年就得重新审查,要是觉得威胁还在就继续加。
不过看采购清单就知道,巴方军火缺口太大。红旗-19这种远程导弹防御系统,能挡住印度的弹道导弹,歼-35又是能打隐身战的先进战机,对他们巩固边境安全特别关键。要不是真着急,也不会一下买这么多。 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的算盘。既想用低价中国货提振经济,又怕打击本地产业被财阀骂。就像走钢丝,得两边都不得罪。巴基斯坦政府可能也在玩这套平衡术,反正税收能进国库,军备也搞定了。 其实中国钢企也有苦衷。低价卖钢材本来是双赢,但一旦对方动用反倾销手段,成本就上去了。有些企业被迫找第三国转口,换个名头再出口。这种操作在国外贸易圈早不是新鲜事。 再看看国际贸易规则,现在越来越乱。WTO那套争端机制早就不顶用,不少国家直接玩小动作。发展中国家尤其喜欢拿"特殊待遇"当挡箭牌,说白了就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。
这事对两国关系会有什么影响?暂时看不出来。巴基斯坦还得继续从中国买装备,否则防空网没法建;中国这边钢材贸易可能受影响,但军工合作更值钱。双方都清楚现实需求,估计能维持现状。 网上有人说这是"农夫与蛇"的故事,但仔细想想,国际交往哪有感情可言?全是利益算计。巴基斯坦算盘打得响亿鑫网,中国也不会吃亏,反正大家各取所需。 最近类似案例不少。沙特从美国买防空系统,转身又在中东推销中国无人机;土耳其一边跟北约套近乎,一边偷偷买中国雷达。这种两边下注的事儿现在满世界都是。 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后面怎么发展。巴方要是真坚持加税,中国企业可能得另想办法;要是取消了,说不定还能多做点买卖。总之这种政策反复,对做生意的来说就是家常便饭。
听说有些中国钢企已经在考虑在当地建分厂。这样产品就算国产了,反倾销税就用不上。但建厂成本高,得看利润能不能覆盖。这又是个新的博弈点。 总之这事儿说明,国家间打交道就像走棋盘,每一步都要算透。巴基斯坦既要军事安全,又想保护本土企业,中国呢,军售赚硬通货,民用贸易再找新出路。大家都按自己利益走,没什么对错可言。 现在只能等着看后面进展。税率会不会真落实?军售还能持续多久?这些都不得而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种双轨策略在国际上只会越来越多,反正大家心里都清楚,利益才是硬道理。
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